11月4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媒体社长、总编等一行走进由成都产投下属成都数据集团运营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下简称成都超算中心)。兴隆湖畔,玻璃柜体嵌套深蓝色的“硅立方”静静矗立,科技感与设计感扑面而来,这座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的地标建筑,刚入目便让媒体团众人发出连连赞叹。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蓝色“硅立方”建筑十分醒目(受访企业供图)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成长速度”——2020年9月完成一期170PFlops超算系统建设,2021年6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填补西部国家超算布局空白,2023年接连拿下“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认证、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这意味着,短短三年,它便实现了“从零起步”跻身国家战略级信息基础设施行列。细数一系列发展“成绩单”,让媒体团更清晰地读懂了这座“国之重器”的分量。

媒体团探访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鲍安华 摄)
崛起,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厅内,讲解员张冰冰详细介绍了一个又一个成都超算中心的应用案例。从稻城“拉索”观测站的宇宙线数据处理,到凉山州泥石流灾害的精准预警,再到成都大运会和世运会的气象预测,超算的“超能力”通过实景画面清晰呈现,让抽象的“算力”变得可感可知。
超算的赋能作用,更藏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里——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经和1900多个用户建立了合作。已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和引进、重大科研项目、计算产业化推广五大类服务,涵盖基础科学、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5个领域,累计完成了超1.3亿个作业数。

媒体团探访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鲍安华 摄)
当在成都超算中心的调研采访接近尾声时,中国经营报社《商学院》开放空间策划总监胡嘉琦当即添加了工作人员的微信:“我将持续关注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产业赋能和应用落地,期待这‘国之重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从一个点位的鲜活实践,窥见一个产业的未来方向。这场探访让媒体团真切感受到,超算中心这个“最强大脑”不仅在运算海量数据,更在为四川工业高质量发展“算”出广阔未来。川经瞭望记者 唐千惠